| 述评 |
| |
| 国际救援 医学重任——海地大地震,救援最强音 |
李宗浩(1) |
| 推倒医院围墙的“医学救援”——从“3?28”山西王家岭矿难到 “4?14”青海玉树地震 |
李宗浩(385) |
| |
| 专家论坛 |
| |
| 救援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陈锋 |
呼文亮 刘兴太等(3) |
| 国外灾害救援时呼吸机分配策略研究 |
唐俊(6) |
| 中国铁路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现状及发展对策 |
封国生 徐建立 姚琦等(97) |
| 美国国家灾害医疗系统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
王兴永 王运斗 伍瑞昌等(193) |
| 浅谈汶川地震后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 |
赵晓东(197) |
| 救援医学专业建设的内涵与途径 |
刘兴太 宋立新 吴志东等(387) |
| 武警部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体制和工作模式探讨 |
梁立武(481) |
| 灾难时批量伤员救治的损害控制策 |
张连阳 王正国(485) |
| 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公共卫生“四位一体”共管模式理念探索与实践师伟 |
王芮 韩静(488) |
| 促进灾害救援发展的新起点—写在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急救灾害医学分会创建之际 |
武秀昆(577) |
| 甘肃舟曲县泥石流灾害及医学救援 |
李宗浩 周平根(685) |
| 水系灾害的医学救援 |
钱阳明(789) |
| |
| 论著 |
| |
| 医院急诊体系在灾害救援中的作用 |
赵晓东 马俊勋 苏秦等(10) |
| 武警医院卫勤保障分队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构成要素初探 |
于宝国 臧照辉 高宏伟等(13) |
|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医学紧急情况:四年895例分析 |
曾祥见(16) |
| 重庆市矿山医疗救护培训效果分析 |
张斌 刘祥平 蒋兴明等(18) |
| 汶川大地震彭州地区骨科专业救援实践与探讨 |
沈翔 倪江东 黄进华等(20) |
| 犬咬伤创口清创的研究 |
陈瑞丰 王立秋 黄立嵩等(23) |
| 腹腔镜在腹部创伤早期诊治中的作用 |
黄显凯 张连阳 王涛等(25) |
| 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观察 |
王东辉 鲁丽 韩桂珍等(28) |
| 尼莫地平加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
胡苇 刘瑄 孙圣凯等(30) |
| 腺苷酸脱氨酶及C-反应蛋白在肺部疾病中测定的临床意义 |
吴新慈 王建文(33) |
| 53例心脏挫伤的心电图改变 |
祁平(35) |
| 1 168 例道路交通事故伤院外救治分析 |
路剑新(38) |
| 院外急救中低血糖昏迷患者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
杜敏 倪燕青 杨静红等(41) |
| 某奥运定点医院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接诊保障对象实践与分析 |
胥雪冬 夏宇曦(44) |
| 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培训的实践探讨 |
姜天俊 段惠娟 王传礼(47) |
| 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 |
陈化(50) |
| 非正压通气序贯快诱导插管全麻和清醒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用于急诊创伤患者:60例观察 |
沈永波 黄冰 孙磊等(52) |
| 静脉肾盂造影的护理:319例分析 |
韩青 赵莉 王文玲等(55) |
| 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海地地震灾区医疗救援工作回顾 |
侯世科 樊毫军(99) |
| 海地地震救援中危重伤员的救治分析 |
雷联会 侯世科 樊毫军等(102) |
| 从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海地救援谈应急灾害医学救援的特点与对策 |
曹力 侯世科 樊毫军等(104) |
| 分级医疗救治体系在北川地震灾区医疗救治中的应用 |
钱阳明(106) |
| 消防部队应突出和强化现场医疗救助的职责和能力 |
林炜栋 陈向芳 柳素燕(109) |
| 现代化大型医院船医疗卫勤力量建设研究 |
尹义存 钱阳明 杨闰平等(113) |
| 基层医院航空转运大批量地震伤员的组织及管理 |
陈玉琼 李明凤(116) |
| 2008年奥运会奥运村综合诊所134例急诊患者患病调查 |
刘亚华 彭碧波 侯世科等(118) |
| 漂浮导管技术在监测指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 |
吴斌 李玲文 吴高俊等(121) |
| 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内毒素受体CD14的基因表达及抗菌药物的干预效应 |
陈玉熹 卢中秋 邱俏檬等(124) |
| p38 MAPK信号通路在脓毒症膈肌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
刘培 周青山 李灵丰(127) |
| 自动体外除颤器信息反馈功能对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 |
魏薇 聂虎(130) |
| 389例眼附属器占位性病变组织病理学分析 |
黄宗明 于媛媛 李友红(132) |
| 肝移植术后并发脑感染的MRI研究 |
董悦 王宏 马毅等(135) |
| 上海市人口导入区域院外死亡患者分析 |
李海东 邱勇(137) |
| 常见的急性心梗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 |
严浩 蒋小燕 李贝(140) |
| 762例危重患者院外长途转治分析 |
李自力 王映珍 龚海军等(142) |
| 院外复苏成功36例临床分析 |
刘琨 张擎 裴雅春等(144) |
| 非填塞性鼻腔手术的效果 |
贾德静 王小路 唐建勇等(147) |
| 自动体外除颤器信息反馈功能对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 |
魏薇 聂虎(130) |
| 389例眼附属器占位性病变组织病理学分析 |
黄宗明 于媛媛 李友红(132) |
| 肝移植术后并发脑感染的MRI研究 |
董悦 王宏 马毅等(135) |
| 上海市人口导入区域院外死亡患者分析 |
李海东 邱勇(137) |
| 常见的急性心梗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 |
严浩 蒋小燕 李贝(140) |
| 自动体外除颤器信息反馈功能对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 |
魏薇 聂虎(130) |
| 389例眼附属器占位性病变组织病理学分析 |
黄宗明 于媛媛 李友红(132) |
| 肝移植术后并发脑感染的MRI研究 |
董悦 王宏 马毅等(135) |
| 上海市人口导入区域院外死亡患者分析 |
李海东 邱勇(137) |
| 常见的急性心梗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 |
严浩 蒋小燕 李贝(140) |
| 762例危重患者院外长途转治分析 |
李自力 王映珍 龚海军等(142) |
| 院外复苏成功36例临床分析 |
刘琨 张擎 裴雅春等(144) |
| 非填塞性鼻腔手术的效果 |
贾德静 王小路 唐建勇等(147) |
| 急诊科护士实施气管插管的临床意义 |
戴艳(149) |
| 监护室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调查与对策 |
宋君 潘夏蓁 冯小芳等(151) |
| 海地地震救援中骨折患者的现场救治分析 |
姜川 王明新 侯世科等(199) |
| 海地地震后对驻海地异国遇难人员遗体的处置与卫生防疫 |
张谦 樊毫军 侯世科等(201) |
| 海地地震中的孕妇救治 |
张雪梅 张咏梅 白晟遥等(203) |
| 浅析灾难医学救援前沿手术力量的建设与使用 |
江雷 彭海文 秦超(206) |
| 美军医院船执行“持久承诺2009”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及对我们的启示 |
王海威 孙涛 温明等(209) |
| 抗震救灾机动卫勤分队药材保障特点及对策 |
郑然 李云 李潇潇等(212) |
| 昆明市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资料:1487起分析 |
李雪梅 徐家相 车颖华等(215) |
| 脓毒症患者血清瘦素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初步研究 |
杜捷夫 王鑫鑫 颜光涛等(217) |
| 早期肠内营养对严重创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 |
魏大臻 孔万权 林丽娜等(220) |
| 厚朴酚干预脓毒症动物小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实验研究 |
杨铁城 张淑文 王红等(223) |
| 静息心率对心脏性猝死风险的预测价值 |
王剑利 吴寿岭 马宇杰等(227) |
| APACHEⅡ评分在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早期死亡预测中的作用 |
胡海 张建成 曹钰(230) |
| 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变化的影响 |
魏玉杰 刘惠亮 何玉辉等(233) |
| 芬太尼为基础的镇静方案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 |
王希锋 梁作鹏 王静等(237) |
| 不同剂量盐酸胺溴索注射液对成人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
张国红 王胜利 黄宪平等(242) |
| 痰热清治疗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 |
余慕明 王力军 卢斌等(246) |
| 重症颅脑损伤1677例院外急救临床分析 |
陈天琴 张辉 朱雯希(249) |
| 辛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金善律 张铁辉 刘海波(252) |
| 军人患者计价在费用发生地在军队医院应用价值探讨 |
宗静 张淑珍(254) |
| 肝移植术后随访依从性教育的探讨 |
王颖 毛莎 金海英等(257) |
| 困难气道患者经鼻纤支镜引导插管的护理配合 |
林汉慧 冯小芳 蔡晓丹(259) |
| 31例亲体肝移植受体术前心理状态分析 |
毛莎 高艳红 李黛等(262) |
| “3.28”王家岭透水事故现场大救援研讨 |
张汉伟 高国顺 王峻等(289) |
| 山西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中获救的115例矿工身体状态初步评估与分析 |
柴文昭 李宗浩 刘虹等(293) |
| 王家岭“3.28”煤矿透水事故现场救援成功救护转运9例 |
李树峰 杨大明 张红庆等(296) |
| 应急医学救援多智能体系统模型研究 |
李毅 郭华源(299) |
| 灾害医学救援智能决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
樊毫军 郝昱文 侯世科等(302) |
| 俄罗斯列车脱轨事件的医学救援及启示 |
陈光伟 刘运胜 黄朝晖(305) |
| 无锡市2006年~2008年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情况的分析 |
徐科 张晓凡 陈洁莲(307) |
| 批量伤接诊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
宋雁宾 王曼 曹阳等(310) |
| 地震现场急救能力探讨:汶川大地震有关文献分析总结 |
宋建奇 樊毫军 侯世科等(312) |
| 汶川地震灾后伤员跨省转运与院内管理 |
杨帆 王颖 周舸等(316) |
| 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灾害医学救援队伍 |
张洪存(319) |
| 全运会田径比赛医疗卫生保障实践与探讨 |
王洪亮 汪建民 杜庆聪等(322) |
| 俯卧位时间不足不能有效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时的氧合状态 |
王艳玲 肖倩 吴瑛等(326) |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症患者Toll样受体及炎症介质的影响 |
郑建鹏 茅尧生 曹淼英(331)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后QT离散度的变化与预后 |
杜捷夫 王鑫鑫 刘德泉等(335) |
| APACHEII评分对老年糖尿病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患者预后的评价 |
支力大 张国强 张坚等(338) |
| 急诊双硫仑样反应60例临床诊治分析 |
栗克敏 吴海英(341) |
| 改良股静脉留置针穿刺法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韩淑贞 张利岩 高歌等(344) |
| 经Y型静脉留置针输注高渗液的护理观察 |
陈玉芬 王华萍(347) |
| 异丙酚用于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观察及护理 |
孔海燕 郑跃 方振红(350) |
|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赴玉树地震灾区开展医学救援的实践探讨 |
侯世科 樊毫军 杨炯(390) |
| 便携式超声仪在高原救灾中的应用价值:玉树地震灾区的医学救援 |
席梅 侯世科 樊毫军等(392) |
| 急进玉树高原地区实施医疗救援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高宏凯 樊毫军 杨炯等(394) |
| 汶川地震2194名应急救援官兵伤病发生情况分析 |
靳景云 王中军 解宏伟等(397) |
| 维稳执勤官兵心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
曹春燕 李浴峰 单学娴(399) |
| 八段锦锻炼对消防战士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
何敬和 姚丽 刘冠男等(402) |
| 洪灾救援中某部武警官兵伤病发生特点与规律的调查分析 |
胡役兰 刘淑红 史娜等(405) |
| 野战医疗队地震救援模块化抽组模拟研究 |
周露露 潘书权 韦薇(408) |
| 按摩对医学救援队员体能训练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
张磊 董宏伟 张建辉等(411) |
| 采用仿真模拟人的临床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培训效果研究 |
孙中吉 韩慧娟 宋立新(413) |
| 不同压力液压冲击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
何滔 郭赟 张永亮(416) |
|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愈合过程中卫星细胞的激活作用 |
薄海 曹广军 刘子泉等(419) |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发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
姥勇 李戈菲 郭赟等(423) |
| 车祸所致眼外伤的特点分析及急救处理 |
马敏旺 杨柳 张文静(426) |
| 预扩张斜方肌肌皮瓣在儿童面颈胸部烧伤后瘢痕修复中的应用 |
闫利 王毅铮 姜孟臣等(428) |
| 切割碎石器内镜下碎除15例胃巨大结石临床观察 |
黎君 陈晓光 刘海峰等(431) |
| 轻型车载野战医院的研制 |
范斌 李晓雪 樊毫军等(492) |
| 高温高强度高压力下训练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特点及防控 |
唐红卫 樊毫军 侯世科等(495) |
| 武警阅兵方队训练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
杜明奎 樊毫军 杨炯等(498) |
| 高温高强度高心理压力下训练的阅兵队员运动性蛋白尿流行病学调研 |
张承英 郑静晨 侯世科(501) |
| 恶劣气候条件和高强度高精神压力下受训武警阅兵方队卫勤保障研究 |
杨炯 樊毫军 郑静晨等(503) |
| 高原地区创伤患者的救治研究 |
卓么加 公保才旦 杨明飞等(506) |
| 汶川地震医疗工作成效分析探讨 |
尹义存 王立秋 朱智明等(509) |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低氧培养及基本性质研究 |
邵玉军 张晓勇 宋伟等(512) |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诊断早期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
顾承东 支力大 王海峰等(515) |
| 血压昼夜节律与动脉重构及左室肥厚的关系 |
孟涛疆 魏玉杰 刘惠亮等(518) |
| 脉冲振荡响应频率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
凌兰 张国强 张洪波(521) |
| 严重肺挫伤胸部CT影像与临床病程分期 |
于洪泉 王春芳 王振国等(523) |
| 改良洗胃法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Meta分析研究 |
李舒霞 魏霞(526) |
| 急危重症单项血糖监测1 000例临床分析 |
姜正伟 闫波 王连馥(529) |
| 深圳市急救网络2006年和2007年度院外急救综合考评分析 |
赵小斐 梁实 许四虎等(532) |
| 厦门市2008年院外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
张国忠 史连国 雷高峰(536) |
| 对部分公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调查 |
夏天 唐时元 赵蓉等(539) |
| 持续气道湿化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
张洪存(542) |
| 两种肠外营养治疗方案在重症脑卒中并发低蛋白血症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
俞芃 马剡芳 于东明(544) |
| 询证医学、创新意识与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 |
黄丽虹 樊毫军 李晓雪(547) |
| 儿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及应用研究 |
张向兰 由丽华 赵冠华等(550) |
| 军人病区伤病员心理健康状态调查 |
任素梅 马洪杰 沈权等(554) |
| 两种青霉素皮试法在儿科临床使用的比较与分析 |
邵赣琴 赖登攀(557) |
| 从汶川地震医学救援浅论灾害急救分类救治 |
单毅 张志成(579) |
| 汶川地震灾区伤员伤口和创面处理 |
倪俊 顾海峰(582) |
| 严重交通伤死亡危险因素与评价 |
张美媛 孙静英 章娟亚(585) |
| 高强度长时间军事训练中卫生防疫工作的特点与对策 |
李晓雪 樊毫军 侯世科等(588) |
| 军事训练科目实施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
齐莉 晋玉章 何瑞波等 (591) |
| 第29届北京奥运会小轮车赛医疗保障 |
赵晓东 苏琴 王曼等(594) |
| 青岛市农村急救网络建设:成效及探讨 |
赵珊(597) |
| 依达拉奉对脓毒血症时血及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的影响 |
陈红辉 缪心军 陈之力等(601) |
| Bcl-2/Bax及Caspase-3在大鼠脑缺血后处理中的表达及作用 |
赵博 高文蔚 吴洋等(604) |
| MRCP与LAVA技术联合应用术前评估胰头癌的意义 |
杜滂 崔光彬 王玮等(606) |
| 多发伤患者APC活化率、ATⅢ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
赖军 黄显凯(610) |
| 复方912液对MODS动物模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查 |
牛驰 李建国 任添华(613) |
| 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早期判断指标的研究 |
姜凯丽 张锡刚 江云(617) |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
刘洋 邱雪梅 金海英等(620) |
| 老年冠心病患者检查策略选择 |
王禹川 林连君(622) |
| 脓毒性休克大量晶体液复苏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关系 |
王晨 王昌明 张楚明(624) |
| 下颌关节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
韩泽民 郝玉梅 蒋书勤等(627) |
| 血必净对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效果 |
黄善灶(629) |
|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177例临床分析 |
陈春鸣 吴亚妹 王宇玫等(632) |
| 肾移植术后尿路上皮癌42例分析 |
赵国华 董隽 马鑫等(634) |
|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
吴梓苗 冯杰 张爱军(637) |
| 急诊科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
俞芃 徐玢 于东明(640) |
| 研究生教育在综合医院的意义 |
黄丽虹 樊毫军 李晓雪(642) |
| 足背静脉留置技术在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
张晞 王晓 常备等(644) |
| 外伤性截瘫实施阶段性护理探讨 |
付淑云 史晶 张文等(647) |
| 检验医学资源配置模型在灾难救援中的应用研究 |
刘爱兵 刘庆 李向晖等(687) |
|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
郑然 徐利 李潇潇等(690) |
| 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
李自力 王军 郭豫学等(693) |
| Snail与E-cadher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唐志锋 周永宁 苏晓娟等(696) |
| 一起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与应急救治 |
姜天俊 刘捷 周志平等(700) |
| 严重多发伤ICU期间的外科救治策略 |
张连阳 姚元章 黄显凯等(703) |
|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代谢综合征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周平 谢满红 王东刚等(707) |
| 高温高强度训练对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影响 |
唐红卫 樊毫军 杨炯等(710) |
| 高温高强度军事训练伤的医学干预研究 |
杜明奎 穆学涛 郑静晨等(713) |
| 高温高强度训练条件下运动性血尿发病情况研究 |
张承英 郑静晨 侯世科(716) |
| 高温高强度训练条件下睡眠状况调查 |
陈阿楠 侯世科 吴士文等(718) |
| 高温高强度训练条件下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 |
程纪群 闫四梅 李冬梅等(721) |
| 高温高强度训练条件下氧化应激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
吴志鸿 郑静晨 侯世科等(723) |
| 高温高强度训练条件下耳鼻咽喉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干预研究 |
王辉兵 张峰 穆学涛等(726) |
| 急诊早期开胸心肺复苏术26例临床研究 |
姜正伟 闫波 刘文海(729) |
| 高渗盐水和甘露醇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 |
徐玢 李建国 张初吉等(731) |
| 70岁以上老年患者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步手术切除的临床分析 |
涂玉亮 焦华波 谭向龙等(734) |
| 大承气汤联合抗生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
李雪梅 孟慧茹 郝英霞等(737) |
| 胎膜早破与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探讨 |
蒋丹 王黎娜 夏义欣等(739) |
| 移动ICU在危重伤员院外急救中应用研究 |
沈开金 吉善和 吴顺久等(742) |
|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
黄晓婷(745) |
| APACHEⅡ评分在急诊ICU的应用 |
俞芃 于东明 李建国等(748) |
| 鼻内镜下治疗鼻腔后端鼻出血46例疗效观察 |
刘燕 郭月利 彭珊(751) |
| 危重患者航空转运的医疗保障 |
王春伟(753) |
| 心理干预在缓解有机磷中毒患者负性情绪中的作用 |
李迎冬(755) |
| 巴基斯坦洪水灾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医学救援 |
张利岩 曹力 彭碧波等(793) |
| 基于台风灾害的居民疾病影响及需求分析 |
黄利权 姜丽萍 王玉玲等(796) |
| 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策略 |
吴莉莉 邱俏檬 金小慧等(799) |
| 严重多发伤分级与分科救治模式的预后分析 |
胡平 白祥军(801) |
| 海地地震救援中的药品保障 |
崔佳 张金红 吴芳等(805) |
| 武警部队开展急救技术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
李海 郭佳 曹春霞等 (808) |
| 高原烧伤大鼠脑损伤与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
蔡黔 刘毅 张斌等(811) |
| 全氟化碳乳剂对肺泡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 |
蔡添才 樊毫军 陈安乐等(815) |
| 口服补液对失血性休克犬肺组织含水量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
胡森 李琳 侯经元等(819) |
| 高温高强度训练条件下阅兵队员应激激素与胃肠激素水平相关性研究 |
唐红卫 樊毫军 范斌等(822) |
| 高温高强度高心理压力训练对武警阅兵队员性激素的影响 |
徐春 郑静晨 侯世科(825) |
| 高温高强度训练条件下皮肤真菌病的发病情况 |
程纪群 李冬梅 舒丹等(827) |
| 8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
孟涛疆 马东星 刘惠亮等(829) |
|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 |
李萌芳 洪广亮 梁欢等(832) |
| 万汶与贺斯在失血性休克容量复苏中影响凝血功能的对比研究 |
王磊 王建 宗哲等(835) |
| 脑出血定量后处理软件的CT试验研究 |
王萍萍 张毅 于晓晶(839) |
|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
张月香(843) |
| 可乐定急性中毒80例院外急救和急诊科救治效果分析 |
于庆艳 郑然(846) |
| 大承气汤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浆内皮素-1及肾功能的影响 |
孟惠茹 李雪梅 孙晓虎等(849) |
| 大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分析 |
王世斌 费阳 李基业等(852) |
| 锁骨中点定位腋静脉穿刺术的临床应用 |
李建国 郭志强 孟令宝等(854) |
| Meek植皮术在大面积烧伤创面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研究 |
郑冬华 徐小群 汤晓芬等(856) |
| 鼻窦内窥镜术后应用可降解纳吸绵的护理观察 |
王曼 李淑娟 葛丽辉(859) |
| 海峡西岸特重大灾害救援体系中军队应急机动卫勤力量的应用探讨究 |
郁毅刚 王文浩 林宝丽等(897) |
| 抢险救灾和国际救援行动中军队医院营房保障模式研究 |
范斌 李春伶 侯世科等(900) |
| 便携式加压舱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的疗效研究 |
李明 韩梅 郑艳茹等(903) |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 |
黄智武 徐家志 谢杰等(906) |
| 高温高强度高心理压力训练对武警阅兵方队队员血浆乳酸水平的影响 |
徐春 刘丽娜 郑静晨等(909) |
| 不同rag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战士牙龈炎中的分布及牙周病风险研究 |
杨成 李培 马竟等(914) |
| 甲硝唑氢氧化钙糊剂在脱位前牙再植术中的应用 |
郝玉梅 蒋书勤 张莹等(917) |
| 记忆金属胸部护板在汶川地震伤中治疗多根肋骨骨折临床分析 |
郭向东 谭程 洪澜等(919)) |
| 十二指肠低张多排螺旋CT显示胰头-壶腹区病变 |
王萍萍 张毅 于小晶(921) |
| 生血宁治疗妊娠早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
蒋丹 王黎娜 刘卫红等(925) |
| 院外急救医生培训需求调查研究 |
张晓凡 张军根 潘鑫(927) |
| 数字纱布在中重度宫颈上皮外移环形电极切除术中的应用 |
刘卫红 蒋丹 赵春艳等(930) |
| 实施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责任组长制管理模式效果分析 |
朱萍(932) |
| 百多邦在腹腔引流管周围皮肤护理中的应用 |
全清霞 伊丽莎 蒋凯(935) |
| 机械通气期间患者腹泻原因分析及护理探讨 |
陈彩艳 俞继芳 麻朋艳等(937) |
| |
| 复苏与心血管急救 |
| |
|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美国及欧洲更新指南的比较(1) |
钱方毅译(57) |
|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美国及欧洲更新指南的比较(2) |
钱方毅译(154) |
| |
| 医学救援系统建设与管理 |
| |
| 武警救援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初探 |
吴志东 陈锐 陈锋(60) |
| 浅谈应急情况下医疗救援信息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初步设想 |
何鸿 娄晓颖(61) |
| 数字化院外急救医学系统 |
张进军 曾亚军(63) |
| 高技术局部反恐作战对武警卫勤保障及战伤救治的影响和要求 |
李庆英 胡役兰 魏茂提(65) |
| 浅谈院外急救单元的消毒隔离现状和对策 |
邱勇(66) |
| 卫勤保障中护理人员应急能力提高的实践探讨 |
郭静(68) |
| “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针对社会治安事件的早期甄别和应对——关于乌鲁木齐市“针刺事件”的启示 |
贾志军 姜雯娟(158) |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应急保障物资储备方法的探讨 |
魏荣 雍永权(159) |
| 医院应急管理评估的相关问题 |
辛衍涛(160) |
| 浅谈院外急救调度语言沟通与协调 |
余群 黄春红(162) |
| 灾难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的诱因与干预对策 |
杨雪梅 王冬梅 金海英等(163) |
| 院外纠纷热点问题探讨 |
刘梅 何军(164) |
| 急救中心合同制职工管理探索 |
张坚平 汪淑萍 张振新(167) |
| 应急医学救援时转运安全的探讨 |
居丽华 王鑫鑫 孟庆义(264) |
| 部队中小医院提高非战争性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实践 |
侯海利 顾正平 王华(266) |
| 急诊医学的风险及对策 |
娄月红(268) |
| 汶川地震救援对军队应急医疗器械供应管理的几点启示 |
宁兴平 杨敬 刘艺谋(270) |
| 浅析医院药物制剂的现状与发展 |
王向党(272) |
| 特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现场医疗救援分析 |
鲍德林(354) |
| 灾害医学救援药材保障研究 |
韦薇 沈爱华 李灵芝(355) |
|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回顾 |
张坚平(356) |
| 灾害现场紧急医学救援的通用策略与规范 |
陈志 蒋小燕 张雁(358) |
| 奥运期间北京市医疗急救调度对策研究:附5年同期调度数据分析 |
樊琨 王克英 王雪里红(360) |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急救体系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
徐晓红 王海宁(362) |
| 大规模伤亡事件的医学救援策略 |
郝占国 陈锋 曹春霞等(433) |
| 武警机动卫勤分队模块编组研究 |
解宏伟 孙文军 张泽(435) |
| 天津市地铁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的应对策略 |
曹广军 王雅婷 贺智等(437) |
| 现代化学恐怖发展趋势及其应急救援策略 |
李倩 杨震 赵艳梅等(438) |
| 武警部队参与化学突发事件医学救援体系的构建 |
宋立新 孙文军 陈锋等(441) |
| 武警部队灾害医学救援模式的探讨 |
王奕飞 李宏伟 张永亮(443) |
| 我国灾难医学研究方向的探讨 |
吴志东 陈锐(444) |
| 处置化学恐怖事件卫勤保障的思考 |
王成艳 李鹏 陈锋等(446) |
| 地震灾害救援部队心理健康保障探析 |
魏荣 雍永权(159) |
| 化学恐怖事件的特点及医学救援 |
臧照辉 赵艳梅 李倩等(450) |
| 医院经济管理的几点构想 |
曹建奎 范斌 樊毫军等(452) |
| 《唐山市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病例医疗救治方案》在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
毛秀军 赵宏艳 信宝茹等(559) |
| 创造性思维在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
鲁燕侠 王向党 阎赋琴等(561) |
| 突发事件中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危机干预 |
赵玉娟 吴胜群 李学文等(650) |
| 灾难医学救援中的伦理学思考 |
王海威 王宏 朱智明等(652) |
| 应急救援中帐篷手术室的建立和应用—汶川地震帐篷手术室建立和使用 |
吴振茹 张斌 程庆好等(653) |
| 院外急救设备管理使用问题探析 |
刘梅 赵慧秋 何军(655) |
| 浅谈院外急救驾驶员应有的良好素质 |
王建忠 邱勇(578) |
| 初探北京院外急救体系及发展设想 |
李巍 张进军(757) |
| 提环式担架在急救中的应用 |
孙和峰 王洪生(759) |
| 消防部队基层官兵心理辅导与干预系统化建设探析 |
唐静(760) |
| 二级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和思考 |
段晓春 李瑶瑶(861) |
| 城乡120急救体系工作规范的制定与实施 |
刘家敏 杜成芬(862) |
| 传染病防疫工作在灾害医学中的重要性 |
李晨 李进 秦恩强等(864) |
| 加强院外急救车辆调度管理的策略和意义 |
张坚平 陈洁莲 吴隽(865) |
| 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的医学应急响应 |
赵艳梅 臧照辉 李倩等 (940) |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 |
张磊 王心 郭海涛(942) |
| 医学救援队军事体能训练探讨 |
张婷婷 王贺新 赵艳梅等(944) |
| 计算机网络在紧急救援中的应用 |
孙纳新 何立英 柴华等(946) |
| 武警部队卫勤保障分队建设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
于宝国 王心 臧照辉等(948) |
| 医院内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作用 |
尹文 余厚友 黄杨等(949) |
| 浅谈健康教育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
高萍 曹春霞 刘华磊等(952) |
| |
| 综述 |
| |
|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一级预防的研究进展 |
康云鹏 张维君(71) |
| 中性粒细胞CD11b/CD18与急性肺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
尹晓峰 樊毫军 李东亮(169) |
| 中法院外急救模式比较分析 |
王艳红 鲁传龙 高燕等(171) |
| 持续正压气道通气呼吸机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的研究 |
蔡莉 张海英 王辉兵等(365) |
| 敷料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张力 汪超 刘玮等(460) |
| 创伤后的免疫变化和免疫支持 |
叶路 战丽 贺智等(462) |
| 次声的医学危害与防护 |
王卫国 张双德 孙旸等(464) |
| 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 |
聂忠江 赵民学 金善律(657) |
| 胸外按压仪器在现代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
杨雪玉 魏薇 胡海等(762) |
| 危重患者的胃肠动力障碍治疗进展 |
杨铁城 于东明 张淑文(765) |
| 急性胰腺炎免疫损伤的研究进展 |
陈东东 王世文 王映珍等(767) |
| ALI/ARDS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宋建奇 樊毫军 侯世科等(867) |
| 老年人高血压与高血压急症的治疗 |
李贺 赵玉娟 孙振学等(871) |
|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 |
张淑菊 楼慧萍 莎仁高娃等(874) |
| 心脏复苏后标准化治疗 |
高伟波 朱继红(965) |
| 腹腔镜胃肠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达布西力特 刘宁青 肖晶晶(969) |
| |
| 临床进展 |
| |
| 氰化物中毒的相关特征与救治 |
朱江 潘亮 金鑫等(467) |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急重症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
石理华 李辉(471) |
| |
| 灾害医学研究 |
| |
| 灾害医学中的未成年人问题 |
陈力 李蓓 马劲夫等(69) |
| 灾害事件中易发生的传染病及其防治 |
李振钢 陈力 李蓓等(563) |
| 灾害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对策 |
舒茶良 李振钢(566) |
| |
| 临床经验交流 |
| |
| 口底多间隙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一例 |
杨铁城 于东明 任添华等(74) |
| 闭合性胰腺损伤35例临床分析 |
胡柏林(75) |
| 二氯乙烷中毒致视力障碍一例报告 |
方秀华 吕林娟 杨彦楠(76) |
| 中心静脉置管不同方法的选择应用 |
梁文胜 杨艳 刘伟恒等(77) |
|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13例临床分析 |
陈淑芳 刘岩峰(174) |
| 26例百草枯中毒救治 |
冯雪芳 张铁营 叶军(175) |
| 2000与2005不同心肺复苏指南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
王旭东 袁阳 徐阳等(177) |
| 超长心肺复苏94例分析 |
杨祖军 周春阳 庄华东等(178) |
| 急性中毒968例临床分析 |
朱传明(179) |
| 急性肾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急诊早期诊断 |
王军伟 陈卓亮 张雄斌等(180) |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
王艳萍 沈胜芝 曹秀丽等(182) |
| 闭合性腹部损伤286例急救分析 |
施宝琦 冯天峰 孙国安(183) |
| 开放性股动脉损伤19例救治分析 |
孙国安 于寅波 屠友杰(184) |
| 急性肺水肿的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
金鹏 张晓丽(275) |
| 急性中毒968例临床分析 |
朱传明(276) |
|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
吴青峰(277) |
| 外伤性脾破裂50例临床诊治分析 |
龚迪和(279) |
| 从急诊患者家属心肺复苏知识调查中看CPR普及教育的必要性 |
丁念昌 邓星奇 蒋健(280) |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疗效分析 |
吴青峰(367) |
|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
周冰之 张水英(368) |
| 腹腔镜技术诊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应用 |
陈化(369) |
| 子宫动脉栓塞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
徐峰 冯泽蛟 吴伟(370) |
| 军训致闭合性睾丸损伤不同治疗方法效果分析(附28例报告) |
张克勇 刘辉 边江(372) |
| 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的外科治疗 |
孙国安 于寅波 胡余杰(373) |
| 多发性肌炎四例 |
包志宏 司一民 周红莉等(375) |
| 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 |
黄兴伟 苏雅燕(376) |
| 急性创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50例临床分析 |
屈阳 胡群亮 张赛(474) |
| 中医急救方法探析 |
代二庆 郑东明 高雨琴等(476) |
| 宫外孕失血性休克110例救治临床分析 |
杨振华 韩凌霄 王喆等(478) |
| 围产期心肌病患者急诊剖宫产的麻醉管理 |
杨程 李宏 王森等(479) |
| 重症中暑合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 |
黄羽 刘宝 王锦权等(568) |
| 曲安奈德痛点阻滞加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肩周炎60例 |
陈华勇(569) |
| 蜂蛰伤11例临床分析 |
李向 黄慧 方金东等(571) |
| 两例并发ARDS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急救效果分析 |
李润玖 李锐 张彧(660) |
| 闭合性腹部损伤95例救治分析 |
苗志申(661) |
| 机械通气并发气胸的诊断和治疗 |
朱红阳 倪红英 徐晓(663) |
| 多发伤患者紧急气管插管的时机选择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
曹伟中 李忠 黄劼等(665) |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58例临床分析 |
冯天峰(666) |
| 654-2用于子痫前期疗效观察 |
刘爽(668) |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8例临床分析 |
唐明 柴湘平 谭琼清(669) |
| 13例重症中暑患者救治分析 |
盛孝燕(670) |
| 移动式DR在床边拍片中的应用探讨 |
何绪成 赵莉 曾熔等(672) |
| 太仓市某企业员工心肺复苏术教育培训的效果分析 |
林海鹰(673) |
| 安吉县2008~2009年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调查 |
黄因亮(770) |
| 胺碘酮在电击伤后顽固性室颤中应用效果 |
张万里 方建梅(772) |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溶血性贫血一例 |
万俊平 尚雪梅(773) |
| 周身浮肿、呼吸困难、晕厥一例 |
鲁立新 李菊芳(774)) |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16例抢救临床分析 |
张新军 孙振华(776) |
| 低血糖致脑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
田晶 刘海波 崔勇等(777) |
| 冠心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
崔元平(778) |
| 中国首批赴海地救援人员心血管疾病调查分析 |
韩玮 侯世科 王明欣等(877) |
| 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两种洗胃方式的回顾分析 |
杨国军(878) |
| 起搏器安装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电极导线拔除的临床分析 |
翟莉 刘燕 吕豪等(879) |
| 毛母质瘤三例临床报告 |
吴学杰 韩青(881) |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68例临床应用 |
唐建国 杨春辉 徐丹等(882) |
| 新疆奇台县自然人群乙型肝炎流行现状调查 |
马爱国(884) |
| 盐酸戊乙喹醚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氧代谢的影响 |
王宇 范斌 杨晋辉(973) |
| 多发伤的胸腹部联合低剂量CT扫描及其临床意义 |
孙和峰 王洪生(975) |
| 泽桂癃爽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所致性功能障碍93例临床分析 |
王向党 郝晋东 王梅康等(977) |
| 玉树地震致无齿状突骨折的寰椎后脱位一例 |
姚鹏飞 蓝旭 杨成伟(979) |
| 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
王文玲 高磊 白桦等(980) |
| 中国国际救援队野外条件下的水源水质检测与防护 |
曹力 封耀辉(封三) |
| |
| 教育与培训 |
| |
| 论哲学思想体系与情境式教学法在急诊专业医师培训中的作用 |
冯春燕 王海江 白妙春等(273) |
| 军校学员开设急救技能培训的探讨 |
石枫 胡国瑾 戴振姬等(454) |
| 救援医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 |
崔学军 贺智 张玉藕等(455) |
| 救援医学教育现状和改革发展初探 |
王增田 杨术旺 梁林等(458) |
| 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对救援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
王正晖 郭佳 解宏伟等 (954) |
| 英语教学在武警救援医学中的作用 |
郭慧敏 王凌 崔学军(955) |
| 武警部队在校医学生加强防生教育的必要性探讨 |
孙奕 杨静 毛立群等(957) |
| 救援医用化学教学内容探究 |
朱辉 韩香 李蓉等(959) |
| 救援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张敏 陈立军 孟庆勇等(961) |
| STS教学模式在救援医学人才培养中的探索 |
齐莉 向晓辉 晋玉章(963) |
| |
| 院外急救 |
| |
| 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内科中毒类疾病院外急救特点分析 |
郑本端 郑丽阳 赖昌建等(80) |
| 公众救护知识的普及对院外急救效果的影响 |
黄春红(81) |
| 42项大型社会活动急救医疗保障的实践 |
孙亚群 徐巧君(83) |
| 深圳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及其成效分析 |
史一焱 冯积德 贾清旺等(84) |
| 3 864例急诊交通伤害诊治分析 |
郑彦宏 谢永胜 吴冰等(86) |
| 院外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一例 |
郑进 蒋小燕(186) |
| 危重新生儿长途转运65例 |
付昆 周俊杰 黄国美(187) |
| 院外急救病历质量控制分析 |
周梁源(188) |
| 67 582例院外急救病例特点分析及对策 |
张明 花海明 葛海明等(675) |
| 院外心肺复苏72例临床分析 |
徐亦男 花海明(885) |
| 高原急性肺水肿一例紧急救护 |
杨清萍 张利岩 尹利华等(889) |
|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
张治霞(890) |
| ICU患者角色行为强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
林汉慧 方小祥 张其霞(891) |
| 便携式呼吸机在转运危重症患者的应用 |
贾丙伶(893) |
| 如何运用整体护理程序进行院外急救 |
尹钰 冯良英 刘显琼(895) |
| 杭州地区突发灾害事件流行病学调查 |
张军根 蔡兆斌 袁轶俊等(981) |
| 城市边缘地区溺水18例院外急救分析 |
张秋华 邱勇(983) |
| 月经期突发血管迷走性晕厥一例 |
张雪梅 曹力 韩玮(985) |
| |
| 讲 座 |
| |
| 积极建立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登记制度 |
周立新(282) |
| 64排螺旋CT心脏成像中造影剂过敏反应类型及处理 |
崔英 韩青 张建红(677) |
| 心肺脑复苏术在救援医学中的特点 |
苏彬 王火 赵玉娟等(887) |
| |
| 急救护理 |
| |
| 刺激性气体中毒患者呼吸道的管理 |
金小慧 陈娟 文晓妮等(87) |
| 小儿外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护理 |
潘爱秀 黄静 宋晓霞等(88) |
| 基于汶川地震的护生心理危机调查研究 |
林琳 林兰 赖莉等(90) |
|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 |
张小钗(91) |
| 产后大出血五例介入治疗的护理 |
陈惠萍(93) |
| 静脉留置针在院外急救中的应用 |
陶秀萍(94) |
| 一例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栓塞的护理 |
赵楠 毛莎 李黛等(96) |
| 危重症患者行辅助检查的转运途中监护 |
方振红 蒋凯 杨惠芳等(189)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护理要点 |
刘扬 林花(190) |
| 一例亲体肝脏移植术后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护理 |
杨春艳 毛莎 李黛等(192) |
| 留置针穿刺中回血不完全的补救方法 |
由丽华 张向兰 赵冠华等(193) |
| 16例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性肠炎的护理 |
杨春艳 毛莎 李黛等(192) |
| 急诊住院患者心理问题调查与护理干预实践 |
吴焕娟 (285) |
|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
任素梅 张振文 冉敏等(286) |
| 护理周会对提升急救中心护士技能的效果评价 |
陶秀萍(287) |
| 食管异物并发主动脉食管瘘患者八例围手术期护理 |
陈彩艳 麻朋艳 蒋凯等(378) |
| 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管理 |
邵赣琴(379) |
| 一例肝性脊髓病行亲体肝移植手术后护理 |
杨娜 毛莎 李黛等(381) |
| 21例开放性喉外伤的救治护理 |
胡银亚 徐建群 邹坚定(382) |
| 肝脏移植手术患者术前自理行为能力训练方法 |
孙萍 杨春艳 毛莎(383) |
| 椎动脉继发破裂出血一例 |
杨玉凤 张净 郭苗(573) |
| 排班本区块功能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
吴焕娟(574) |
| 医护配合操作训练法在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
居俏艳 李明香 曹伟中(575) |
| 纤维支气管镜下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护理 |
程莉 韩青 李娜等(576) |
| 海地地震伤员突发晕厥的急救与护理 |
邱雪梅 韩玮 金海英等(678) |
| 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注意事项 |
郭赟 姥勇 王素莉等(679) |
| 肝移植术后合并上消化道瘘两例护理 |
孙萍 杨春艳(680) |
| 急诊创伤患者心理应激的健康教育 |
张军红 王映珍 王世文(681) |
| 心跳骤停患者股静脉穿刺方法介绍 |
王运平 甄高鹤 杨凯平等(683) |
| 高钾血症致顽固性心室颤动的急救护理 |
金倩倩 李仙娇 郭若等(779) |
| 人性化护理在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监护中的作用 |
全清霞 蒋凯 方少翔等(781) |
| 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的护理 |
韩莉 吴向东 赵卉等(783) |
| 五常法在院外急救物品管理的实践及效果 |
陶秀萍(784) |
| 门诊医患关系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
张华 林美雄 张文等(786) |
| 舒适护理对宫腔镜手术患者疼痛焦虑的影响 |
郑冬华 汤晓芬 谷迪丹等(787) |
| 小儿静脉穿刺方法护理探讨由 |
丽华(封三) |
| 高原帐篷医院感染防控效果观察 |
田二云 张利岩 尹利华等(986) |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 |
杨雪梅 李菁 王冬梅等(987) |
| 扁平止血带应用于静脉穿刺的效果观察 |
赵颜红 蒋胜男(989) |
| ICU患者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临床效果分析 |
伊丽莎 蒋凯 潘景业(990) |
| POEMS综合征6例临床护理观察 |
王冬梅 杨雪梅 李菁等(991) |
| |
| 消息 |
| |
| 新乡医学院学报》介绍及征稿 |
《新乡医学学院报》编辑部(5) |
| 中国国际救援队获得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资格认证 |
浩军(46) |
| 武警总医院郑静晨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李晓雪(49) |
| 世界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纪念日——国务院通报近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
摘自《中国综合灾害信息网》(59) |
|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稿约 |
(插页) |
|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2008年计量指标 |
(196) |
| 地震是过去十年中全球最致命的自然灾害 |
摘自《中国综合灾害信息网》(236) |
| 2010年我国灾害频繁 |
本刊编辑部(434) |
|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理事、本刊编辑部主任侯世科教授荣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
(440) |
| 全国防灾减灾日 |
(459) |
| 普及“灾害中的医学救援”常识 提高校园逃生避险能力……摘自《中国综合灾害信息网》 |
(562) |
| 关爱生命,伴你成长——学生健康安全教育行动关爱计划启动仪式 |
编辑部(572) |
| 2010年夏季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
本刊编辑部(761) |
| |
| 读者•作者•编者 |
| |
| 关于一稿两投及一稿两用问题的声明 |
(168) |
| 本刊“灾害救援研究”栏目征稿 |
编辑部(364) |
| 关于本刊对文章的中、英文摘要的书写要求 |
编辑部(535) |
| 关于本刊对文章关键词的标引要求 |
编辑部(541) |
|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稿约 |
(684) |
| 作者退修稿件处理办法 |
本刊编辑部(692) |
|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征订启事 |
(封三) |
| 本刊来稿书写要求 |
本刊编辑部(978) |